拔山镇

23
  • 风力:北风<3级
  • 相对湿度:94%
  • 紫外线强度:很强
  • 气压:974 kPa
  • 降雨概率:2%
  • 能见度:7km(公里)
数据更新于:2024-04-29 11:30
  • 今天白天
    最高温度:23℃
  • 今天夜间
    最低温度:10℃

忠县拔山镇天气预报24小时详情

忠县拔山镇未来一周天气预报

忠县15天天气>>
  • 星期一4月29日10℃ ~ 23
  • 星期二4月30日多云11℃ ~ 24
  • 星期三5月1日小雨11℃ ~ 20
  • 星期四5月2日12℃ ~ 17
  • 星期五5月3日小雨12℃ ~ 17
  • 星期六5月4日小雨12℃ ~ 18
  • 星期日5月5日多云12℃ ~ 18

忠县拔山镇15天、30天天气预报

忠县30天天气>>

    重庆市忠县拔山镇天气、简介

    拔山镇今天白天晴,最高气温23℃北风;夜间晴,最低气温10℃北风;

    拔山镇,位于忠县城西53公里,距重庆市主城区180公里,东邻永丰镇,南与两河乡、庙垭乡接壤,西邻新立、花桥二镇,北以马灌镇为邻,辐射人口30多万。省道石遂路将该镇与忠、梁、垫诸县县城贯成一线,融入中国的交通大动脉,南北走向的另两条公路又可直达万州和丰都。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37741亩,辖35个村,居委会1个,社357个,总人口47715人。

    拔山镇水、电、气公用设施齐全,街道12条,其中砼路面7条,长5公里,面积60000平方米,碎石路长0.62公里,村村通公路,村村有村办室。拔山镇现已制定城镇发展战略规划。

    工业用地1500亩,农业用地36241亩,森林、丘陵、荒山占地21000亩,湖泊、水库20处,占地面积320亩,有工农业科技园区3个,引进企业2个,引进资金0.15亿元,全镇工业企业150个,商业企业250个,从业人员5000人,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1.3亿元,粮产总量20000吨,人均纯收入1037元 开启交通新局面

    ,人均税费负担40元,镇财政收入200万元。

    拔山镇有车站2处,广播、电视接收站1个,垃圾池、箱、站2个,自来水厂1座,日供水量3000吨,公共厕所2座,路灯150盏,变压器45台。程控交换机1座,能容纳10万门电话,电话入户率30%,医院3所,医疗网点50个,学校38所,其中中学3所,小学35所。公园1个,广场2处,影响院1个,文化站1个,农贸市场2个,占地22000平方米,专业市场2个,商业摊点1200个,门市500个,理发店150个,饮食服务100家,宾馆、旅馆、招待所30个,能接待2000人,停车场30个,能容纳500辆车。

    -行政区划

    拔山村 八一村 午阴村 高阳村 古塘村 八德村 朝阳村 石联村 苏家村 双古村 五星村 玉荷村 杨柳村 汪山村 龙山村

    -历史沿革

    拔山镇历史悠久,相传早在秦朝末年,楚汉相争,以刘胜项败告终。霸王兵败垓下乌江自刎,临终前引吭高歌,悲壮至极。其随从马弁悲愤西逃,几经辗转,来到了绿树掩映中的这块风水宝地,于是在此建庙立祠祀,并因此地四周低平,而中间小山拔地而起且引项羽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豪壮诵吟,使将此地命名“拔山”。

    相传拔山建场始于明代,最早仅有现正街位置的十几间土墙房子。此后陆续发展扩建,逐渐成为忠(州)、梁(平)、垫(江)、丰(都)的交通要塞和物资集散中心。五百多年前,拔山就已建成外有七道城门,内有十三座庙宇规模的城镇了。城门为铁皮所包,上盖有楼亭, 拔山镇

    防卫极为坚固。城内庙宇有文庙(内有万天宫、启圣宫、地藏宫、斗娃宫、财神殿、魁星阁、苍颉阁,明末始建,乾隆十六年整修)、神农庙、机神庙(内有观音殿、美果殿)、杜康庙、万寿宫(内有许真君殿、观音殿、财神殿)、华光庙、马王庙、禹王宫(内有关帝殿)、紫云宫(镇江王爷)、张爷庙、牛王庙、王宫祠(王宫殿、城隍殿、大佛殿)、药王庙。许多庙宇里都是一庙多神,乃忠县后乡文化宗教的中心所在。许多庙宇都建于明朝时期,一直保留到解放前后。

    拔山镇在早年有筹建新化县之说。但据考证,县未建成,后只设了驿站,成了忠、梁、垫、丰的交通站。清朝雍正八年(1730年)于此建忠县分衙门,时称“三堂”,办理忠县后乡事宜,衙门分文武两院,文官住狮子坝上面的衙门,武官住官塘坝外地方(后杨伯纶所住处)。据传还住过一副知县,该副知县退任后无资费返乡,流落街头饿死巷道。可见,当时的七品知县尚且如此清贫。

    明国初年,拔山设团总、团正(相当于乡保长)。民国十八年后,设区、乡,第一任区长谢君统,第一任乡长陈文宣。1937年实行三乡合一,庙垭、白马划归拔山。1941年又实行新县制,拔山设第三区公所,辖新立、马灌等场镇。1945年撤区成立派出所。民国期间,建制屡次调整,拔山镇此间先后任乡镇长的有:陈文宣、陈宝珍、杨伯纶、黄金波,陈俊卿、邹思畴、刘翔皋、王之选、莫明道等。解放后,拔山设区公所,即忠县第五区,办公地点设在原区衙门,第一任区长王善博。同时也设拔山乡,办公地点在原乡公所(杨伯纶住所),在拔山的区乡公所(或区、乡0)一直如是。拔山乡(镇)在1958年称“拔山人民公社”,1983年恢复称乡,1985年撤乡建镇,拔山镇0也搬至原拔山区公所办公。

   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,将原八德乡和凌云乡、显周乡的部分村社纳入拔山行政区域。2002年村社建制调整,将原35个村、一个居委会合并为15个村和一个居委会。

    2003年2月18日,拔山镇党委、0机构迁至东门开发区办公。现0机关下设党政办公室、经济发展办公室、社会事务办公室、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。在编行政人员35人,后勤3人。

    -资源优势

    拔山镇位于重庆市东部,忠县西北部,于2006年3月由原拔山镇、庙垭乡合并而成。拔山镇辐员面积156平方公里,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,总人口60900余人。是忠县第二人口大镇,是重庆市市级中心镇、市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、市级商贸示范镇,经济百强镇。2007年被忠县县委、县0确定为“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”。

    (一)地理区位优势明显,享“后乡之都”美誉 小区

    地处忠县西部,平均海拔530米,平均高差不足20米,周边与本县永丰、马灌、花桥、新立四镇相邻相通,沪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,忠垫公路穿场而过,距重庆主城区1.5小时,距忠县县城0.5小时,经济辐射可达丰都、梁平、垫江三县,涉及人口近30余万人,区位优越,交通便捷,地域平坦。

    (二)农业发展基础良好,有“忠县粮仓”之称

    是全县水稻制种基地、优质柑桔基地、机插秧示范基地、测土配方实验基地。全镇粮食播种面积82000亩,林果面积14400亩,蔬菜面积1250 0亩。目前,主要产业以水稻制种、优质柑桔、无公害蔬菜和畜禽养殖为主。

    (三)商贸交易异常活跃,居“商贸重镇”之位

    全镇以传统批零、贸易、餐饮为主,世纪超市、和平药房、巨琪药房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已纷纷入驻,东山、嘉鑫两家宾馆入驻率居高不下。2005年,全镇个体工商户1700余户,从业人员5200余人,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0万元,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3亿元。

    (四)城镇设施日趋完善,是重庆“百个中心镇”之一

    占地9000平方米的绿色音乐广场、文体健身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,投资1000万元的物流中心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建设,投资3500万元的三级客运站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将在明年底投入使用。

    -著名人物

    革命先躯金少穆

    金元和,号少穆。1885年生于忠县拔山西门外金家河尔碥。其曾祖金国泰(正卿),清朝举人、祖父金大帮,父金庆瑄皆州学廪生、增生。16岁乡试入成都尊经书院。1905年负笈东瀛,官费留学日本,攻经济学。在日期间,结识民主革命先躯孙中山,加入中国同盟会,辛亥革命失 县领导为金少穆陵园揭幕

    败后,1913年随孙中山-日本,重振旗鼓,参与机要,深得信赖。1914年夏回乡省亲,仅过一月,孙中山电召赴日共商救国大计。公急告别亲人,踏上征程。船至奉节,突发急症而英年早逝。年仅29岁。

    革命先贤莫肇昭

    莫肇昭,字延年。1920年10月生于忠县拔山高石坎,1938年1月投笔从戎,赴陕北延安参加八路军,加入青训班学习,同年加入中国0。解放后,先后任空军司令部通讯处长、空军司令部训练处长、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指挥部政委兼政治部主任、空军工程大学(原空军电讯工程学院)政治委员,参与了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条例》的修改工作。一九五五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独立目田勋章,中国人民解放胜利二级解放勋章,一九八八年荣获二级红星勋章。一九八三年经-批准离休,正军职待遇。二零零四年四月十七日因病逝世,享年八十三岁。

    早期革命者金泣儒

    金泣儒,又名金良珍。1902年出生于书香门第,聪明好学,卓有才干。从小受叔父金少穆民主思想影响,慷慨有大志。1921年考入北京中国法政大学政治科。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-。1927年,同时担任-(左派)忠县党委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,在县内大力发展-(左派)党员,并注意吸收优秀分子加入中国0。1927年2月在余永藻的帮助、指导下,正式成立-(左派)忠县县党部。1928年春又和范新畴、关大恕等共同筹建第一届0忠县委员会,任县委委员。1933年在四川军阀刘湘重兵围剿下牺牲于开江,时年31岁。

    早期革命者金焕若

    金焕若,本名金良璠,又名金幻若,乃金泣儒堂弟。1904年生于书香门第,从小受叔父金少穆民主思想影响,追求进步与真理。饶有胆智,尤重气节。1922年考入忠县中学堂弟15班,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。求学期间,1926年加入中国0。1927年“4.12-政变”后撤回忠县。至行知中学(即现在的拔山中学任校长)从事革命活动。1933年牺牲,年仅29岁,正所谓壮志未酬身先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