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溪镇

10多云
  • 风力:南风<3级转3-4级
  • 相对湿度:66%
  • 紫外线强度:
  • 气压:1016 kPa
  • 降雨概率:1%
  • 能见度:16km(公里)
数据更新于:2024-04-29 18:00
  • 今天白天多云
    最高温度:21℃
  • 今天夜间多云
    最低温度:10℃

武进焦溪镇天气预报24小时详情

武进焦溪镇未来一周天气预报

武进15天天气>>
  • 星期二4月30日多云10℃ ~ 21
  • 星期三5月1日多云8℃ ~ 21
  • 星期四5月2日中雨11℃ ~ 18
  • 星期五5月3日多云10℃ ~ 16
  • 星期六5月4日多云6℃ ~ 16
  • 星期日5月5日多云11℃ ~ 17
  • 星期一5月6日多云6℃ ~ 17

武进焦溪镇15天、30天天气预报

武进30天天气>>

    常州市武进区焦溪镇天气、简介

    焦溪镇地图

    焦溪镇今天白天多云,最高气温21℃南风;夜间多云,最低气温10℃东北风;

    隶属常州市。总面积41.4平方公里,辖行政村25个、居委会2个、村民小组304个。总人口44312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3377人。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.53亿元,完成财政收入6164万元。农业总产值1.67亿元,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.44亿元。粮食总产量1585万公斤。拥有农机总动力2.62万千瓦。出栏生猪3.7万头、家禽39.45万羽,年产水产品136.3万公斤、水果417.3万公斤、蔬菜1080万公斤。拥有工业企业923家,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815家、个私企业108家。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2.55亿元、工业利税总额1.14亿元。拥有三产实体2761个、从业人员7935人。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,集贸市场成交额0.6亿元,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.04亿元。被誉为“葡萄之乡”、“干燥机之乡”。

    焦溪镇位于武进区东北部,地处常州、无锡、江阴三市交界,是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,闻名于大江南北。元未明初,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,所以称焦店,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,又改焦店为焦溪。

    焦溪镇总面积 41.2平方公里,辖21个行政村,三河口、焦溪2个社区,总人口4.5万。本镇全境属太湖平原,地势低洼,土壤肥沃,土层较厚,质地疏松,河流纵横,水源丰富。近年来,镇党委、政府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。农业结构日趋优化,葡萄、蜜梨、高档花卉、奶业等产业特色继续增强。全镇葡萄、蜜梨种植面积达5700余亩,设施农业、观光农业初具规模,焦溪是武进区著名的林果之乡。

    焦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:春季天气多变,时阴时雨;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颇为显著,高温多雨;秋季天高气爽;冬季受偏北风影响,寒冷少雨雪。

    全镇工业经济蓬勃发展,主要有一次性医疗器械、干燥设备、塑料机械、化工、电子、农机、彩印包装、食品加工、装璜建材等九大行业,上万个品种,焦溪在全国享有“一次性医疗器械之镇”、“塑料机械之镇”、“干燥设备发源地”等美誉。产品远销西欧、日本、中东、东南亚等 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近年来彩印包装、铸造加工、塑料塑胶、钢管制造、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。全镇共有工业企业580家,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31亿元,销售收入28.5亿元,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.78亿元,财政收入1.45亿元,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100元。

   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全镇形成了五纵四横总里程 60余公里的公路交通网络。特别是2004年底建成通车的朝阳路,大大改善了该镇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。

    焦溪文化艺术

    解放前的民间文艺:

    滩簧:这是常州、无锡地区的地方戏,也称常锡文戏,解放后发展为锡剧。早期的滩簧没有固定的班子,几个艺人凑合起来,道具简单,露天搭台,几块门板就开场演出,唱词通俗、压韵,富有乡土气息,因而吸引观众。

    说书:解放前,集镇及农村为招揽生意,往往邀请说书或唱道情艺人,于下午或晚上说书,每说一段,大约一个半小时。现教焦溪镇上仍有“茶室书场”。

    宣卷:一般在春节至正月半的农闲时间,左邻右舍相聚在一起,便拿来“卷本”,一个宣唱,众人齐和。卷本是根据旧小说改写成的七言韵文,其中间插说白,大都为忠臣孝子的故事,劝人为善。

    山歌:农民在车水、耥稻时,往往唱起山歌,用来解除疲劳,调节精神。

    马灯:马灯是用竹篾扎成马的骨架,罩上白布,着上彩色,画成各色马头和马尾。演员锦衣绣服,扮成戏中人物,然后骑手“策马”入场,跑出各种阵行,如十字梅花、八卦阵、双龙入海阵等,纵横驰骋,使人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。马灯一般农历二月启灯,三月十八落灯,流行于查家湾一带。

    龙灯:在新年和庙会时挑龙灯,祈求“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”。

    高跷:高跷是在庙会表演的。

    解放后的文艺活动:

    解放后,焦溪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丰富起来。焦溪镇有“人民业余剧团”,舜南乡有“新农业余剧团”,舜山乡有“舜农业余剧团”,粮庄桥村有“农余剧团”。

    焦溪农业:

    解放前,农民均以一家一户耕种,力量单薄,难以抗御自然灾害,产量低而不稳,加之在政治上受压迫,经济上受剥削,农民生活艰难困苦。

    解放以来,在党的领导下,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,实现了农业合作化,农民走上了社会注意康庄大道,依靠自己的力量,战胜各种自然灾害,农业生产逐步发展,产量不断提高。

    焦溪水利:

    解放前,农谚说:“三时三送,低田白种”、“八月黄港淹稻肚,丢工赔本一场空。”据焦溪村80多岁的老农回忆,从十五岁要二十五岁连续十年水灾,望天叹息,农民一筹莫展,只得种蒲放芦柴;遇上干旱年成,沿河农民为了抢水灌田,纠纷四起。

    解放以来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,几十年来经过全社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,建造了防洪水闸和机电灌排站,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,增强了抗灾能力,改变了易旱易涝的局面,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。

    焦溪文化设施

    剧院

    为了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,公社于1980年新建了一座影剧院。影剧院新颖美观,气势雄伟,设备齐全,座位舒适。

    老年俱乐部

    老年俱乐部备有报纸、茶水、象棋、扑克,每天为花甲老人免费供应茶水,让他们喝茶闲谈、读书看报、下棋打牌,有的还吟诗作赋。老年俱乐部的老人协助村干部教育青年人赡养好老人,调解民事纠纷和计划生育以外,还协助村干部抓了刹赌博歪风,移风易俗,不搞封建迷信。

    图书馆

    有着悠久历史的焦溪镇民风淳朴,读书之风盛行。1993年,镇里办起了图书馆,立即吸引了不少读者。为了丰富图书馆藏书,镇政府每年要投入两万多元添置新书,订阅报刊,10多年下来,科技、政治、社会科学、文学等20多个大类、两万多册图书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整间屋子。

    “家有万金,不如藏书万卷。”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为焦溪人的财富。如今,焦溪尚文之风盛行,爱好书画者、吟诗作词者屡见不鲜;读书带来的知识、经验也给焦溪人发家致富带来了希望。焦溪图书馆也多次被评为区级、市级文明图书馆。

    焦溪教育状况

    科举时代,儿童求学,都进私塾。焦溪地区的私塾,从明朝初年焦丙设塾算起,到清朝末年废科举、办学堂为止,历时五百余年。

    清朝乾隆年间,经学家是仲明学识渊博,远近闻名,他在舜山之麓,创办舜山学所,讲学授徒,四方慕名来学者,络绎不绝。咸丰年间,焦溪创设鹤峰书院,举人承曜珊任书院山长,学者名士,群集其中,切磋琢磨,堪称盛事.舜山学所和鹤峰书院,先后为培养地方人材,起过积极作用。

    抗战期间,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,焦溪各校坚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,抵制奴化教育,拒开日语课程,不少师生走上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。

    解放后,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小学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,学校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

    焦溪卫生状况

    过去人们患病,不论内科外伤,都是中医治疗,或请民间医生。

    解放后,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生活,重视医药卫生事业,在医治战乱创伤的同时,拯救贫病。

    解放以来,开展预防接种全由国家免费,每年接种牛痘、霍乱等疫苗,解放以来全乡未发现天花患者,人民群众的体制普遍增强。

    焦溪地理位置

    基本交通--航空

    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50公里

    距虹桥国际机场120公里

    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00公里

    距常州机场25公里

    基本交通--水运

    水路紧邻京行大运河(船吨位500吨以下),与上海港、张家港、常州港以高速公路相连

    上海港:国际港口,年吞吐量18170万吨,165公里

    常州港:一类口岸,年吞吐量250万吨,25公里

    张家港:一类口岸,年吞吐量1000万吨,50公里

    基本交通--铁路

    距常州火车站20公里。经沪宁线可与全国铁路网直通,紧邻的新长铁路连接陇海、浙赣两大铁路大动脉,正在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从焦溪镇内经过,为未来焦溪交通提供更加迅捷的运输条件。

    基本交通--公路

    距上海市区160公里,距南京市中心130公里,距无锡市中心40公里

    至沪宁高速、沿江高速入口处10分钟车程

    距江阴市区15公里,一级公路、、朝阳路与江阴贯通

    焦溪的由来

    出了常州,向东北方向四十多里地,就到了焦溪。焦溪又名焦店。老辈人中间流传一句歇后语,叫“火烧排门——焦店”。据说,焦店的名字来源于焦溪旧时候街面狭窄,如果失火,两边街门会很快烧成一片火海。但细一推敲,那时候这种景象绝非焦溪独有,为什么偏偏焦店因此得名?其实,这中间有一段历史佚事。

    元朝末年,江阴虞门桥有一个穷教书先生,叫焦丙。焦先生为人正直,看不惯当朝官府欺压汉人百姓的种种酷政,因此空怀满腹学问,一腔正气,无意科举仕途,只在镇上收几个学生,日子过得单调而清寒。这一天,下了一夜大雪。清时大雪。清晨,焦丙开门出来,发现檐下缩坐着一个人,冻得筛糠。焦丙好心,邀他进门暖和一下。那人渐渐回过元神,自称是安徽逃荒过来的。焦丙打量着那个人,只见虽衣着褴褛,相貌来来,眉宇间却掩映着睿智的神采。焦丙与他攀谈起来,从天气扯到收成,渐及国事。来人自称姓朱,谈吐不凡,见解不俗,不由引得焦丙惺惺相惜。不觉间,时近饷午,焦丙煮了一只黄鸡,打了几斤水酒,款待来客。酒酣耳热之际,双方谈得更投机了。焦丙很高兴,留这位客人住了几天,两人结成莫逆之交。

    一晃几年过去了,时局大变。朱元璋领着农民军打进了北京城,推翻了元朝的统治,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政权。某日,江阴知县忽然接到圣旨,要他护送虞门桥的焦丙去南京见皇上。自己的治下居然出这种要人,不由得令知县又惊又喜,马上派人将焦丙接进官府。焦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经知县再三提醒,方想起如今皇上莫不是当年的未兄弟?他赶紧捉了一只肥鸡,买上一坛大上好的米酒,一路进京了。到了金銮大殿,焦丙偷偷朝上看了一看,哎呀,还真是朱兄弟呢。晚上,朱元璋来到焦丙住的驿馆。焦丙捧出鸡和米酒。朱元璋倒不忘旧,两个人头起门来,像从前那样啃着鸡腿,啜着米酒畅谈起来。酒至尽兴,朱元璋赐焦丙金、玉、角三条腰带,封他做千户侯,叫他在南京享福。焦丙坚辞不受,只拿了一条牛角腰带。

    焦丙在南京住了一阵,满眼看见的是朱家天子奢华的场面,心中不是滋味。他几次婉转地提到此事,暗示排场太大了,朱元璋都笑而不应。可再住一阵,焦丙就坐立不安了。朱元璋是个很有心计的人,他惟恐开国功臣居功自傲,威胁他的权力,就借各种理由把他们杀的杀,关的关。焦丙很紧张,就在夜里偷偷地跑了。他跑回老家,想想不敢住。离开吧,又舍不得,干脆,到邻县去住吧。他翻过舜山,渡过舜河,来到武进地面,开了一家私塾。焦丙常为乡邻出主意,办好事,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。后来,他病故了,乡亲们按他的遗愿,把他开的么塾叫“焦塾”,乡亲们为了纪念他,就把村名改为“焦塾”。但有些大老粗老把“塾”字当“垫”字,后来就“焦垫”“焦垫”喊开了。有的人嫌“垫”不易写,干脆改成“焦店”。这就是焦店的由来。